更多功能

什么是马拉色菌毛囊炎

2025-04-18

198次浏览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由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常见于皮脂分泌旺盛区域,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伴瘙痒。该病可通过抗真菌治疗、皮肤清洁等方式改善,通常与高温潮湿环境、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相关。

1、病因:马拉色菌属于皮肤常驻真菌,当皮脂分泌过多或局部微环境改变时,其过度增殖可引发毛囊炎症。高温多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为诱发因素。该病好发于胸背部,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色毛囊性丘疹。

2、诊断:皮肤镜检查可见毛囊口扩张伴鳞屑,真菌镜检发现短杆状或圆形孢子可确诊。需与细菌性毛囊炎、痤疮进行鉴别,后者多伴随粉刺或疼痛性结节。顽固性病例建议行真菌培养明确菌种。

3、局部治疗:外用酮康唑洗剂每周2-3次沐浴可有效抑制真菌。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抗真菌药物需连续使用4周。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沐浴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皮肤。

4、系统治疗:严重泛发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mg/日冲击治疗,特比萘芬对部分菌株有效。合并免疫缺陷患者需同步调节免疫功能,HIV感染者需评估CD4细胞计数。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异常等药物副作用

5、预防复发:穿着纯棉透气衣物,运动后及时清洁皮肤。控制血糖异常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皮肤微生态。每月使用抗真菌洗剂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复发率。

保持低糖低脂饮食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可增强皮肤抵抗力。日常选择pH5.5弱酸性沐浴露维护皮肤屏障,避免过度搓洗造成机械刺激。游泳后使用含茶树精油的沐浴产品具有辅助抑菌作用,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改善微循环。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