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的症状可能由肿瘤局部浸润、肠腔狭窄、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神经侵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1、排便异常: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或刺激肠黏膜,引发排便频率增加、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粪便可能变细或呈铅笔状,伴随排便不尽感。早期症状易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2、腹部不适:肿瘤侵犯肠壁或周围组织可引起定位模糊的隐痛或胀痛,疼痛多集中于左下腹。进食后可能加重,伴随肠鸣音亢进。部分患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导致的阵发性绞痛。
3、出血症状:肿瘤表面溃烂导致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并与粪便混合。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直肠指检可能发现指套染血。
4、消耗体征:肿瘤消耗及进食减少导致进行性体重下降,三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伴随食欲减退、早饱感、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等癌性发热表现。
5、转移症状:晚期可能出现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Virchow淋巴结转移、肝区疼痛肝转移、呼吸困难肺转移、骨痛骨转移等。肿瘤侵犯骶神经丛可引起坐骨神经痛或排尿障碍。
日常需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铁剂改善贫血。适度进行步行、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排便情况及出血特征,出现肠梗阻表现需禁食并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导致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