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重庆沙坪坝的曹大妈,十余年来一直饱受膝关节痛的困扰,尤其右侧膝关节疼痛难忍,走路时常有"卡住"的感觉。最近重庆的气温忽冷忽热,曹大妈更是觉得"站不住",在家门口跟街坊聊上十分钟,腿就感觉动不了;坐久了也必须先活动活动腿脚才能起身走路。曹大妈来到西南医院就诊,经过X线检查发现,其右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关节内多处都有骨刺形成,被诊断为骨关节炎。
像曹大妈这样的关节炎患者,在重庆并不少见。西南医院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该院每天都有一两百个关节炎患者前来看病,多是负荷过重引发的退行性骨关节炎;骨科及关节外科每年大约要做5000多台手术,其中六成以上与关节损伤有关。其中,急性损伤所占比重大约不到5%,绝大多数是慢慢积累形成的劳损性损伤,特别是膝、髋、踝关节最多见。关节炎分为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几大类,其中以老年性骨关节炎最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共有3.55亿骨关节炎患者,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0%,6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骨关节病。
人体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关节。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在山高坡陡的重庆尤为明显。重庆号称山城,马路一般都是有坡度的,就连房子都"长在"山上,坐公交车能体验过山车的感觉。重庆还是长江边的码头城市,有许多挑夫(当地人称之为"棒棒"),长期负重、爬坡过坎,膝关节磨损更为严重。临床上一般女性40岁、男性50岁后,才开始出现退行性关节炎,但重庆患病人群明显年轻化。此外,重庆多雾,年平均湿度较高,气温夏热冬冷,湿冷的气候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诱因之一。
关节软骨、半月板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关节结构,生活在特殊环境下的重庆人更要加倍保护,最重要也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首先,下面几种鞋子最好不要常穿。
1.超薄平底鞋:穿超薄平底鞋和赤脚没区别,扁平的鞋底不符合足弓生理弧度构造,行走时脚着地的冲击力会从脚跟沿着腿骨直达脊椎,加速足底韧带退化,引起足跟疼痛,还会造成足踝、膝、髋关节和腰等部位的劳损。
2.松糕鞋:升高了身体的重心,人在站立与走动时,重心容易超出鞋底面积而跌倒。长期穿松糕鞋还改变了人体髋、膝、踝的正常线条,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膝关节。
3.尖头鞋:让脚趾聚在一起,压迫神经、血流,导致脚趾变形,形成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同时伤及膝关节和脊柱。
4.绑腿高跟鞋:影响血液流通,造成局部踝关节肿胀,加大局部血栓的风险。
5.人字拖:身体重心倾斜到前脚掌,足弓关节过度受力,导致脚部疼痛、发炎,进而可能影响到膝关节。
选择鞋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鞋底面积较大较平的,可以增加稳定性,中老年人最好穿防滑鞋;鞋子的高度不要超过5厘米,也不要小于2.5厘米;平底鞋可以穿,但不要连续数日穿着;鞋内空间不宜太大,要合脚,穿上后不滑动;扁平足患者可以买足弓鞋垫,垫在鞋内,缓解足部疲劳。合适的鞋子有这样几个标准:鞋头高,脚趾可以在鞋头微微弯曲,至少要有0.5~1厘米的空间让脚趾活动;鞋身硬而宽,避免左右晃动;脚踝下方皮质要软,后跟要硬。
此外,重庆人上下楼梯、陡坡时动作宜缓慢;尽量不要蹲着做家务或休息;平时可从事瑜伽、游泳等运动,锻炼大腿前侧的四头肌、大腿后侧的二头肌,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减缓关节磨损;多吃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蔬菜(如胡萝卜、小油菜)及海产品(如紫菜、海带、虾、鱼),注意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