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性眼炎可通过佩戴防护镜、避免紫外线直射、控制暴露时间、使用人工泪液、及时就医等方式预防。电光性眼炎通常由焊接电弧光、雪地反射紫外线、紫外线消毒灯照射、太阳光直射、未防护的强光源暴露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伴随下述疾患的角结膜上皮损伤:1.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斯-约二氏综合征(Stevens-John sonsyndrome)、干眼综合征(dry eye syndrome)等内因性疾患;2.手术后、药物性、外伤、配戴隐形眼镜等外因性疾患。
用法用量:一般一次1滴,1天滴眼5~6次,可根据症状适当增减。一般使用0.1%浓度的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症疾患以及效果不明显时使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
1、防护装备:
焊接、高原活动或接触紫外线设备时需佩戴专业防护镜。防护镜需符合国家标准,能阻挡99%以上紫外线,侧边应有防侧光设计。电焊工建议使用自动变光面罩,滑雪者选择UV400防护等级的雪镜。
2、环境控制:
调整工作场所光源角度,避免紫外线直射眼部。焊接作业设置隔离屏障,紫外线消毒期间人员需撤离。雪地活动尽量避开正午强光时段,车内挡风玻璃可贴防紫外线膜。室内紫外线灯应设置延时开关并有明显警示标识。
3、暴露管理:
单次接触紫外线光源不超过15分钟,累计日暴露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电焊作业实行轮岗制,高原地区每2小时转入阴凉处休息。紫外线灯消毒后通风30分钟再进入,新生儿蓝光治疗需遮盖眼部。
4、眼部护理:
接触紫外线后立即用人工泪液冲洗结膜囊,推荐玻璃酸钠滴眼液或聚乙烯醇滴眼液。冷敷可缓解灼热感,但禁止揉眼。夜间睡眠使用灭菌眼罩,避免角膜干燥。长期接触紫外线者定期做角膜荧光染色检查。
5、医疗干预:
出现畏光流泪症状需急诊处理,可能与角膜上皮脱落、睫状肌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剧烈眼痛、睑痉挛等症状。急诊采用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常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或红霉素眼膏。疼痛严重者可短期用丙美卡因表面麻醉。
日常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深色蔬菜摄入,β-胡萝卜素可增强角膜修复能力。坚持20-20-20护眼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秒。紫外线指数大于3时外出戴宽檐帽,墨镜选择灰色或茶色镜片更利于辨色。接触辐射源后6小时内出现视物模糊需立即就诊裂隙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