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眼外伤需立即就医处理,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伤口清创缝合、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及必要时手术治疗。常见原因包括锐器刺伤、爆炸伤、钝器撞击等外力作用。
功能主治:治疗多种病菌引起的外眼部感染性疾病
用法用量:一般1天3次、每次滴眼1滴,根据症状可适当增减。对角膜炎的治疗在急性期每15~3...
1、紧急处理:
发生开放性眼外伤后,应立即用清洁敷料覆盖伤眼,避免挤压或冲洗伤口。禁止自行取出嵌入眼内的异物,防止二次损伤。保持头部抬高体位,减少眼内出血风险,同时尽快前往具备眼科急诊条件的医疗机构。
2、清创缝合:
医生会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伤口污染物,精细缝合角膜或巩膜裂伤。对于小于3毫米的整齐伤口可能无需缝合,但需严格评估是否存在眼内容物脱出。清创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残留的眼内组织。
3、抗感染治疗:
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创伤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破伤风抗毒素必须按规定注射。真菌感染高风险者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疗程通常持续2周以上。
4、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交感性眼炎、青光眼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用于抑制炎症反应,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需在72小时内进行复位手术。
5、功能重建:
对于严重损伤者,二期可能需进行角膜移植、人工晶体植入等视力重建手术。视神经损伤可尝试甲钴胺营养治疗,同时配合视觉康复训练。所有患者都应定期随访至少1年。
康复期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揉眼动作,佩戴防护眼镜3个月以上。饮食应增加维生素A胡萝卜、动物肝脏、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及优质蛋白鱼类、蛋类摄入,促进角膜修复。保持用眼卫生,按医嘱使用人工泪液防止干眼症。心理上需接受渐进式康复过程,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建议每3个月复查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