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牙龈癌需通过组织病理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病理学确认、实验室辅助检查及全身评估。
1、临床检查:口腔科医生会进行视诊和触诊,观察牙龈病变的形态、颜色、质地及范围。典型表现包括溃疡型肿物、菜花样增生或浸润性硬结,可能伴有牙齿松动、出血或疼痛。触诊可评估病变基底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2、影像学评估: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对颌骨及周围组织的浸润深度,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破坏。全景片能观察颌骨受累范围,胸部CT用于排查肺转移,B超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PET-CT对远处转移筛查具有优势。
3、病理活检:采用切取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明确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活检应避开坏死区域,取材深度需达到黏膜下层,病理分级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评估贫血及感染状态,肝肾功能检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肿瘤标志物如SCC抗原有助于病情监测。凝血功能检查可预防活检后出血风险。
5、全身评估: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乙肝五项筛查避免化疗后病毒激活,营养评估指导围手术期支持治疗。骨扫描用于晚期患者骨转移排查。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康复阶段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配合吞咽训练。定期随访需每3个月复查口腔情况,每年进行全身影像学评估。出现新发溃疡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