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属于可治愈的常见口腔感染。
1. 疾病表现与分期: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乳白色斑块,形似凝乳,不易擦除。轻度感染仅限颊黏膜或舌面,中度可能扩散至牙龈、上颚,重度时伴随进食困难或低热。早发现干预的治愈率超过90%,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真菌性肠炎或尿布疹。
2. 治疗与护理措施:
轻度症状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中重度需配合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哺乳前需用温水清洁母亲乳头,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避免强行刮除白膜造成黏膜损伤,患儿衣物应单独烫晒。治疗周期通常为7-14天,症状消失后仍需巩固用药3天。
3. 特殊注意事项:
早产儿或免疫缺陷患儿可能出现反复感染,需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免疫异常。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易继发鹅口疮,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哺乳期母亲若出现乳头皲裂伴灼痛,需同步抗真菌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日常需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母乳喂养者需控制甜食摄入,人工喂养需严格按比例冲调奶粉。患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居住环境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若出现拒食、发热或白膜扩散至咽喉部,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存在深部真菌感染。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家长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