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可通过炔诺酮、甲羟孕酮、地屈孕酮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氨甲环酸改善凝血功能,结合诊刮术或子宫内膜消融术等医疗干预。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
1、激素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如炔诺酮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抑制内膜过度增生;雌激素-孕激素复合制剂通过模拟生理周期调节激素水平;长期无排卵患者可采用甲羟孕酮周期性治疗。
2、止血药物: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补充剂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出血可短期配合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
3、病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联合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可考虑GnRH-a类药物缩小肌瘤体积;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同步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
4、手术干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出血可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弥漫性内膜病变患者适合实施热球子宫内膜消融术;疑似恶变需行诊断性刮宫明确病理。
5、辅助疗法: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和维生素C;中医辨证施治常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调经;生物反馈治疗帮助缓解精神压力相关的功能性出血。
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规律进行瑜伽、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出血期间注意会阴清洁,选用透气卫生用品并定时更换,记录出血周期和量变化。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头晕乏力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