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是一种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病变,表现为中央萎缩性瘢痕伴周围隆起性红斑,表面常覆盖鳞屑或痂皮。典型特征包括光敏感分布、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异常。
1、形态特征:盘状红斑直径通常为1-10厘米,边缘呈暗红色隆起,中央区域呈现瓷白色萎缩。病变表面可见黏着性鳞屑,剥离后可能显露毛囊角栓,愈合后遗留永久性色素脱失或瘢痕。好发于面部、耳廓、头皮等紫外线暴露部位。
2、颜色演变:急性期呈现鲜红色斑块伴水肿,亚急性期转为暗红色伴银白色鳞屑,慢性期出现中央色素减退与周围色素沉着共存现象。部分患者可见病变边缘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红晕,日光照射后颜色加深。
3、伴随症状:约30%患者伴有轻度瘙痒或灼热感,极少出现疼痛。头皮受累时可导致永久性脱发,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边缘隆起的白色网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4、鉴别要点: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皮肤淋巴瘤等疾病区分。典型病理表现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角化过度及毛囊角栓,直接免疫荧光显示颗粒状IgG沉积。皮肤镜可见白色鳞屑、红点征及分支状血管。
5、病程特点:慢性经过且易复发,夏季紫外线强烈时加重。部分病例可自然消退遗留萎缩性瘢痕,约5%-10%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发作的陈旧性皮损存在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风险。
日常需严格防晒,使用SPF50+广谱防晒霜并配合物理遮挡。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无花果。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温环境加重皮肤血管扩张。皮损持续扩大或出现溃疡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