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分为四个连续产程,主要包括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和第四产程产后观察期。
1、宫颈扩张期: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历时最长。初产妇通常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6-8小时。此阶段分为潜伏期宫口扩张至3厘米,进展缓慢和活跃期宫口3-10厘米,每小时扩张1厘米以上。伴随宫缩频率逐渐加密,可能出现腰骶部酸胀、胎膜破裂等症状。医护人员会通过阴道检查监测宫口扩张程度和胎头下降情况。
2、胎儿娩出期: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3小时,经产妇≤2小时。产妇出现强烈排便感,在医生指导下运用腹压配合宫缩用力。胎头着冠后会阴部明显膨隆,助产士可能实施会阴保护或侧切。此阶段需密切监测胎心变化,异常情况可能需产钳或胎头吸引术助产。
3、胎盘娩出期:
第三产程在胎儿娩出后5-30分钟内完成。子宫继续收缩使胎盘剥离,助产士轻拉脐带协助娩出,同时检查胎盘完整性。此阶段可能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产妇可能出现短暂寒战反应。若胎盘滞留超过30分钟或出血量>500ml需紧急处理。
4、产后观察期:
第四产程为产后2小时关键观察期,重点监测子宫收缩力、阴道出血量和生命体征。每15分钟按压宫底评估硬度,正常出血量应<200ml。此阶段需尽早母婴皮肤接触促进催产素分泌,同时警惕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分娩过程中建议保持自由体位缓解疼痛,利用分娩球或温水浴促进产程进展。产后2小时内尽早开奶刺激子宫复旧,6小时内需自主排尿预防尿潴留。住院期间每日进行会阴消毒,观察恶露量及颜色变化,顺产产妇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合理搭配高蛋白饮食如鲫鱼汤、瘦肉粥等补充消耗,避免立即大补引发乳腺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