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折叠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吞咽困难、胃胀气、胃食管反流复发、疝气形成、术后感染。
1、术后吞咽困难:
术后早期约30%-50%患者会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多因手术部位水肿或胃底折叠过紧导致。多数患者在2-8周内通过流质饮食过渡可自行缓解,少数持续超过3个月者需考虑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长期吞咽困难可能与折叠缝合过紧或瘢痕形成有关。
2、胃胀气:
约20%患者术后出现腹胀、嗳气增多,与胃底折叠后胃腔容积减小及贲门抗反流机制增强有关。建议术后3个月内避免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症状显著者可短期使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缓解。
3、反流复发:
5%-15%患者术后仍存在反流症状,常见于肥胖、食管裂孔疝未完全修复或折叠缝合松解等情况。复发后需通过胃镜和食管pH监测评估,部分患者需二次手术调整折叠程度或联合疝修补术。
4、疝气形成:
食管裂孔疝复发或新发疝发生率为3%-10%,多见于腹腔镜手术中膈肌脚缝合不牢固者。巨大疝可能引起胸闷、反流等症状,需通过CT确诊后行疝修补术。术前存在巨大裂孔疝是主要危险因素。
5、术后感染:
发生率低于2%,表现为手术部位红肿热痛或发热,多与术中污染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轻度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控制,严重者需穿刺引流。糖尿病患者和营养不良人群风险较高。
术后应遵循阶梯式饮食计划,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手术部位。建议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恢复期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折叠部位状态,出现持续胸痛、呕血或体重骤降需及时就医。术后3个月可开始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6个月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