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囊肿可通过穿刺抽液、药物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腮腺囊肿通常由导管阻塞、感染、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腮腺导管阻塞导致唾液滞留形成囊肿,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胀。轻度阻塞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唾液排出,反复发作需考虑手术解除梗阻。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腮腺炎性囊肿,伴随红肿热痛症状。急性期需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合并脓肿时需切开引流。
外力撞击或口腔治疗损伤可能导致导管破裂形成潴留性囊肿。小型创伤性囊肿多可自行吸收,持续增大需行囊肿切除术。
先天性导管扩张或分支异常易形成囊性结构,儿童患者多见。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随访,影响面容或功能时建议腮腺部分切除术。
腮腺混合瘤或淋巴瘤压迫导管可能继发囊肿,需通过超声或CT鉴别。确诊肿瘤后应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恶性病变需扩大清扫范围。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急性期选择流质饮食。观察期间每月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出现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或面神经麻痹症状应立即就医。保守治疗无效、反复感染或影响吞咽功能时,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方案,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预防面部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