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后需注意会阴护理、子宫恢复、母乳喂养、心理调适、感染预防等方面。
1、会阴护理:
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需每日用温水冲洗2-3次,如使用碘伏消毒需医嘱指导。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污染伤口。疼痛明显时可冰敷15分钟缓解肿胀,72小时后改为温水坐浴促进愈合。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
2、子宫恢复:
产后6周内子宫需从1000克缩复至50克左右,可通过按摩宫底、哺乳刺激缩宫素分泌加速恢复。恶露量多时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颜色应从鲜红渐变为淡黄白色。如持续鲜红色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排出大血块,提示子宫复旧不良需医疗干预。
3、母乳喂养:
分娩后1小时内开始肌肤接触,按需喂养每天8-12次。正确含接姿势为婴儿下颌贴乳房、嘴唇外翻含住大部分乳晕。乳头皲裂可涂抹羊毛脂膏,乳腺堵塞时热敷后反向按摩。体温超过38℃伴乳房硬块需排查乳腺炎。
4、心理调适:
产后3-10天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易哭等babyblues症状,一般2周内自行缓解。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抑郁、失眠或自杀念头需筛查产后抑郁症。家人应分担育儿责任,产妇每天保证4小时连续睡眠。
5、感染预防:
产褥期免疫力低下需避免盆浴、性生活及公共场所聚集。监测体温每日2次,超过37.5℃需排查产褥感染。会阴伤口愈合前使用灭菌卫生巾,出现发热、伤口剧痛或异常分泌物立即就医。
产后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钙摄入不低于1000毫克。顺产24小时后可进行凯格尔运动,6周后逐步恢复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卧室温度维持在22-26℃。产后42天需完成妇科检查评估盆底功能,出现尿失禁或脏器脱垂需及时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