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常用药物包括改善微循环类、营养神经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改善微循环类药物: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此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促进内耳血液供应,常用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倍他司汀等。银杏叶提取物含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可清除自由基、减轻内耳缺血缺氧;尼莫地平作为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血管痉挛;倍他司汀则通过调节内耳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营养神经类药物:
甲钴胺、维生素B1、胞磷胆碱等可修复受损听神经。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活性形式,参与髓鞘合成;维生素B1维持神经传导功能;胞磷胆碱则促进神经细胞膜磷脂代谢。长期熬夜或糖尿病引发的耳鸣患者适用,但需注意过量补充可能引起头痛等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突发性耳聋伴随耳鸣时,可能短期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内耳炎症,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通常采用口服或鼓室注射方式,疗程不超过两周。
日常需避免接触噪音环境,保证充足睡眠,控制咖啡因摄入。饮食可增加富含锌、镁的海产品及深绿色蔬菜,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焦虑情绪明显者可尝试正念冥想,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若耳鸣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听力下降,需复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