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发红、皲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皮肤增厚或继发感染。
1、皮肤干燥:
皮肤表面水分流失导致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表现为紧绷感、细纹增多及糠秕状脱屑,常见于小腿前侧、手臂外侧等皮脂腺分布较少部位。日常需减少热水洗浴频率,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
2、瘙痒发红:
皮肤屏障破坏后神经末梢暴露,引发阵发性瘙痒伴局部红斑,搔抓后可能出现抓痕或苔藓样变。可能与接触碱性洗涤剂、羊毛织物等刺激物有关,建议穿着纯棉衣物,使用pH5.5弱酸性清洁产品。
3、皲裂疼痛:
长期干燥导致角质层断裂形成线状裂纹,深度可达真皮层,手足部位受力区易出现渗血性裂口。夜间可厚涂凡士林后用保鲜膜包裹,避免直接接触化学溶剂。
4、继发感染:
破损皮肤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黄色结痂、脓疱或蜂窝织炎。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5、皮肤增厚:
慢性刺激导致表皮增生角化,形成边界不清的暗红色斑块伴鳞屑,常见于胫前、腰骶部。需与银屑病鉴别,皮肤镜可见白色鳞屑下点状出血,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改善。
日常护理需控制洗澡水温在37℃以下,每周使用2-3次燕麦浴缓解瘙痒;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摄入;冬季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若出现持续性红斑渗液、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特异性皮炎或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