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英文缩写,指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遗传因素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氧疗及肺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长期吸烟是COPD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破坏肺泡结构,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患者需立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日常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
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烟雾、工业粉尘或化学气体可能损伤气道纤毛功能。建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职业暴露者需佩戴N95口罩,居家保持通风减少油烟刺激。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更易发展为COPD,可能与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有关。基因检测可早期筛查高风险人群,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肺气肿。
儿童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遗留永久性气道损伤。COPD急性加重多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脓痰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使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COPD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与慢性缺氧导致血管重塑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和心悸,需联合使用噻托溴铵、沙美特罗等支气管扩张剂,严重者需无创通气支持。
COPD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进行八段锦或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冬季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定期监测肺功能。居家可配备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当静息状态下SpO2持续低于92%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