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与蜱虫在生物学分类、寄生方式、传播疾病及外观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均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但分属不同目科,生活习性和致病机制迥异。
1、分类差异:恙虫为恙螨目恙螨科幼虫,体型微小仅0.2-0.5毫米;蜱虫属蜱螨目硬蜱科或软蜱科,成虫体长2-5毫米。恙虫需经历卵、幼虫、若虫、成虫完整变态发育,蜱虫仅有卵、幼虫、若虫、成虫四期。
2、寄生特征:恙虫幼虫通过分泌溶组织酶在宿主皮肤形成吸食管道,寄生周期3-5天;蜱虫以口器刺入真皮层吸血,硬蜱可附着数日至数周。恙虫多选择皮肤薄嫩处如腹股沟、腋窝,蜱虫偏好耳后、发际等隐蔽部位。
3、传播疾病:恙虫主要传播恙虫病立克次体,潜伏期10-14天,表现为焦痂、高热;蜱虫可传播莱姆病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等病原体,部分种类唾液神经毒素可致蜱瘫痪。恙虫病具有地域性,多见于东南亚,蜱媒疾病分布更广泛。
4、形态鉴别:恙虫幼虫呈橙红色,肉眼观察呈小红点状;蜱虫成虫背腹扁平,吸血后体形膨大呈灰蓝色。恙虫叮咬处形成中央坏死的火山口样焦痂,蜱虫叮咬常见完整虫体附着伴周围红斑。
5、防治措施:防恙虫需清除杂草灭螨,野外活动扎紧袖口裤脚;防蜱应穿浅色防护服,使用含避蚊胺驱虫剂。发现恙虫叮咬需清除焦痂并消毒,蜱虫移除需用镊子夹住口器垂直拔出。两类虫媒疾病均需及早就医,恙虫病首选多西环素,蜱传疾病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预防接触两类虫体后,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归家后及时检查全身皮肤。被叮咬后记录暴露时间及地点,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体征。日常保持庭院清洁,定期修剪草坪灌木,宠物需使用防虫项圈。出现持续发热或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明确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