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照射的危害包括短期生物效应、长期致癌风险、生殖系统损伤、造血功能抑制以及特殊人群敏感性增加。合理控制剂量可降低风险。
1、短期损伤:大剂量x射线直接破坏细胞DNA结构,导致皮肤红斑、脱屑甚至溃疡。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需严格监测皮肤反应,采用保湿霜保护受损区域,避免阳光直射。
2、致癌风险:长期低剂量暴露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放射科医务人员应规范佩戴剂量仪,每年累计辐射量不得超过20mSv,定期进行肿瘤筛查。
3、生殖影响:性腺对辐射高度敏感,单次2Gy照射可造成暂时不育。育龄人群检查盆腔部位时需用铅防护裙,计划妊娠前三个月避免腹部x线检查。
4、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易受辐射损伤,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接受放射治疗患者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骨髓抑制时可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
5、特殊风险:胎儿辐射暴露可能引发智力障碍或器官畸形,孕期非必要不进行x线检查。儿童因细胞分裂旺盛更易受损,检查时需采用儿童专用低剂量协议,重点防护甲状腺和性腺。
日常接触医疗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0.1mSv,相当于十天自然本底辐射。检查时主动配合技师缩短曝光时间,除去检查部位金属物品可减少散射辐射。备孕人群建议检查后三个月再受孕,医务人员操作时确保铅玻璃防护到位。均衡饮食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规律运动增强DNA修复能力,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可有效降低辐射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