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15周阴道出血可能与先兆流产、宫颈病变、胎盘异常、泌尿系统感染、外力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卧床休息。
1、先兆流产
妊娠中期子宫敏感性增高,过度劳累或孕酮不足可能导致宫缩引发出血。典型表现为暗红色血液伴随下腹坠痛,超声检查可见宫腔积液。需遵医嘱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保胎,必要时住院观察。
2、宫颈病变
宫颈息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等疾病在妊娠期因血管增生更易出血。特点为鲜红色血液且无腹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糜烂或赘生物。孕期通常采用保守观察,严重者可考虑宫颈电凝止血。
3、胎盘异常
胎盘低置状态或边缘性前置胎盘可能引起无痛性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大且反复发生。通过B超可明确胎盘位置,需绝对卧床并禁用盆浴,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抑制宫缩。
4、泌尿系统感染
妊娠期免疫力下降易发尿道炎或膀胱炎,炎症波及阴道时可能出现血性分泌物。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克洛胶囊等B类抗生素。
5、外力刺激
性生活过度或妇科内诊检查可能造成阴道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多为鲜红色且量少。需暂停性生活两周,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温水坐浴促进黏膜修复。
妊娠期出血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每日摄入30毫克以上铁元素预防贫血,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建议记录出血颜色、量及伴随症状,定期监测胎心胎动。若出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组织物排出,需立即急诊处理。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宫缩频率,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