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缺牙不补会怎么样

2025-05-26

181次浏览

缺牙长期不补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咬合紊乱、牙槽骨萎缩及消化功能下降。主要影响包括牙齿移位、咀嚼效率降低、颞下颌关节负担加重、面部塌陷及营养吸收障碍。

1、邻牙倾斜:

缺牙后相邻牙齿会向缺隙侧倾斜移动,导致牙缝增宽和咬合接触异常。这种移位可能引发食物嵌塞,增加龋齿和牙周病风险。临床常见第二磨牙缺失导致第一磨牙向远中倾斜,前磨牙区缺失引发尖牙移位。早期可通过活动义齿或间隙保持器预防。

2、对颌牙伸长:

缺失牙的对颌牙因失去咬合阻力会逐渐向缺牙区伸长,造成咬合平面失调。下颌磨牙伸长可能限制义齿修复空间,上颌后牙过度伸长可能撞击下颌牙龈。正畸压入或冠修复可纠正,严重者需牙冠延长术。

3、牙槽骨萎缩:

缺牙区牙槽骨因缺乏生理性刺激,3-6个月后开始吸收萎缩,每年高度降低0.5-1毫米。骨量不足会影响种植修复效果,上颌窦气化可能进一步减少可用骨高度。骨移植或短种植体是常见解决方案。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单侧缺牙导致偏侧咀嚼时,关节盘受力不均可能引发弹响、疼痛或张口受限。长期单侧负荷可能造成关节器质性改变,如髁突吸收或关节盘穿孔。咬合垫治疗配合双侧均衡咀嚼训练可改善症状。

5、消化系统负担:

后牙缺失使咀嚼效率下降40%-60%,未充分研磨的食物增加胃肠消化压力。长期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老年人更易出现营养不良。软食选择需搭配蛋白质补充剂,修复后应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锻炼咬肌。

建议缺牙后3-6个月内完成修复,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各有适应症。日常使用冲牙器清洁修复体,每年进行口腔检查评估骨量和咬合状况。钙质与维生素D补充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密度,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保护余牙。出现关节弹响或咬合不适需及时就诊调整修复体。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