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小肠梗阻要注意什么

2025-05-26

679次浏览

小肠梗阻需注意识别症状、及时就医和调整饮食,主要关注点包括腹痛特点、呕吐性质、排便变化、体位选择和营养支持。

1、腹痛监测:

小肠梗阻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疼痛间歇期逐渐缩短提示病情进展。记录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放射部位,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机械性梗阻疼痛多突发剧烈,麻痹性梗阻呈持续性胀痛。

2、呕吐观察:

高位梗阻早期出现胆汁性呕吐,低位梗阻呕吐物可含粪臭味。记录呕吐次数、量和性状,呕吐后腹痛暂缓是梗阻特征。频繁呕吐需警惕脱水,出现咖啡渣样呕吐物可能提示肠管血运障碍。

3、排便管理:

完全性梗阻停止排气排便,不全梗阻可能排出少量稀便。禁止使用泻药或灌肠,避免加重肠管损伤。肠鸣音亢进伴金属音提示机械性梗阻,肠鸣音消失需警惕绞窄性坏死。

4、体位调整:

急性期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压,避免仰卧加重腹胀。恢复期可尝试膝胸卧位促进肠蠕动。胃肠减压期间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

5、营养支持:

急性期禁食禁水,缓解后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每日补充电解质溶液,恢复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

小肠梗阻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恢复期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5-6餐,每餐不超过200ml。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等加工方法。可适量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保护肠黏膜的食物,补充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肠管恢复情况。出现反复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需及时复诊排除慢性梗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