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淋巴肉芽肿是由沙眼衣原体L1-L3血清型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脓及全身症状。病因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局部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及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临床分为原发损害期、淋巴播散期和慢性并发症期三个阶段。
1、病原体:
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致病微生物为沙眼衣原体特殊亚型L1-L3血清型,其侵袭力强于普通衣原体,可经微小皮肤黏膜破损侵入人体。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后沿淋巴管扩散,引发特征性淋巴结炎症反应,病理表现为肉芽肿形成伴星状脓肿。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阴道交、肛交和口交。偶见经污染物间接传播案例。男性同性性行为者肛周感染风险显著增高。潜伏期3-30天,期间感染者虽无症状但已具备传染性。
3、典型症状:
初期表现为生殖器无痛性小溃疡原发灶,1-4周后进展为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横痃,淋巴结粘连成块、表面皮肤呈紫红色,最终破溃形成多发性瘘管。可伴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直肠感染者可出现里急后重、黏液血便。
4、诊断方法: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达80%,淋巴结穿刺液衣原体培养或核酸检测可确诊。需与梅毒、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等疾病鉴别。
5、并发症:
慢性期可导致生殖器象皮肿、直肠狭窄、尿道瘘等不可逆损害。女性患者可能出现盆腔粘连、不孕。HIV感染者病程进展更快,更易发生全身播散。
预防重点在于规范性行为防护和使用安全套。急性期患者应避免性接触直至完成治疗,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内衣。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深色蔬菜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愈后定期随访监测并发症,出现排尿排便异常或生殖器变形需及时复诊。合并HIV感染者需强化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