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代谢紊乱、控制感染、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意识障碍通常由脑外伤、脑血管疾病、中毒、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对于外伤患者需固定颈椎,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缺氧状态下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
低血糖患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电解质失衡者根据化验结果补充钠、钾、钙离子,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维持pH值在7.35-7.45范围。
细菌性脑膜炎选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抗生素,病毒性脑炎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需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用药,同时监测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
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大面积脑梗死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脑肿瘤压迫导致的意识障碍需肿瘤切除术,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
意识恢复初期进行声光刺激、肢体被动活动,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估进展。清醒后开展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定向力练习、记忆卡片使用、简单计算题测试。运动障碍患者需循序渐进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矫正。
急性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选择短肽型或整蛋白型营养剂,每日热量维持在25-30kcal/kg。恢复期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和叶酸。肢体功能障碍者每日进行30分钟器械训练,结合针灸、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家属需学习翻身拍背技巧,每2小时改变体位预防压疮,定期评估吞咽功能避免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