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临床表现评估、随访监测等方式判断。胰腺结节可能由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神经内分泌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胰腺癌等疾病引起。
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评估结节大小和位置,增强CT能清晰显示血供特征,MRI结合MRCP对导管结构分辨率更高。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增强不均匀、胰管扩张等特征,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无浸润。
2、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常见于胰腺癌但缺乏特异性,CEA异常提示腺癌可能,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准确率。需注意胆道梗阻可能造成假阳性,建议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3、病理活检:EUS-FNA超声内镜穿刺获取组织标本,经皮穿刺适用于体尾部病变,腹腔镜活检可同时探查转移灶。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型细胞或腺体结构破坏是恶性重要依据,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恶性。
4、临床评估:年龄大于60岁、吸烟史、新发糖尿病属于高危因素,腹痛放射至背部需警惕恶性肿瘤。体重骤降超过5%、进行性黄疸更倾向恶性诊断,无痛性黄疸需排除壶腹周围癌。
5、动态监测:3个月间隔复查CT观察结节增长速率,倍增时间短于3个月提示恶性可能。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脂肪泻或CA19-9持续上升应积极干预,稳定2年以上结节多为良性。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避免酒精和油炸食品刺激胰腺。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可改善循环功能,但需避免腹部剧烈运动。定期体检建议包含腹部超声和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或大便颜色变浅应及时就诊,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做肿瘤标志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