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异常需通过视力表检查、验光测试、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项目明确病因。眼科医生会根据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测手段,必要时进行视野检查或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1、视力表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或Snellen视力表评估裸眼及矫正视力,初步判断屈光不正程度。检查时需单眼遮盖避免干扰,儿童可使用图形视力表配合检测。
2、验光测试:通过电脑验光仪获取眼球屈光度数,结合插片试镜确定近视、远视或散光类型。40岁以上人群需额外进行老花检测,青少年建议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
3、眼压测量: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筛查青光眼风险。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测量前需移除隐形眼镜,角膜异常者需改用笔式眼压计。
4、裂隙灯检查: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前节结构,诊断角膜炎、白内障等病变。检查时需配合固定下颌,强光照射可能引发短暂眩目感。
5、眼底检查:散瞳后采用直接检眼镜或眼底相机拍摄视网膜图像,评估黄斑、视神经及血管状况。糖尿病患者需重点检查微血管病变,高度近视者关注视网膜变性灶。
视力检查前24小时应停戴隐形眼镜,散瞳检查后4-6小时避免驾车。日常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护眼营养素,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20分钟远眺20秒。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可锻炼眼部调节功能,定期眼科体检能早期发现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