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通常不会自愈,急性发作期需药物干预,慢性期需长期管理。病程发展与鼻腔结构异常、过敏因素、反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生物膜形成等因素相关。
1、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可能阻碍鼻窦引流,增加炎症持续风险。建议通过鼻喷激素减轻黏膜水肿,严重者需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成形术改善通气。日常可尝试生理盐水冲洗辅助清洁。
功能主治:联合用药用于治疗下述各种感染及其复发和向慢性转化:急慢性支气管炎、喉咙痛、扁桃体炎、咽炎、喉炎、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的感染、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细菌并发症,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用法用量:急性期的治疗:每日晨空腹po 7mg,直至症状消失(至少用10d);如果需使用抗...
2、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易合并鼻窦炎,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持续刺激黏膜。需联合使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控制过敏反应,同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
3、反复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黏膜纤毛功能障碍,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急性期需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治疗,慢性期可配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增强免疫力。
4、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HIV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迁延不愈。建议控制原发病,补充维生素D、锌等免疫调节营养素,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这类患者需警惕真菌性鼻窦炎可能。
5、细菌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等形成的生物膜使抗生素难以渗透。可能需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长期抑菌,配合鼻窦球囊扩张术破坏生物膜结构,术后定期鼻窦冲洗减少复发。
慢性鼻窦炎患者需建立长期护理方案,每日2次生理盐水鼻腔冲洗,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但冬季需注意佩戴口罩防寒。症状持续超过12周或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行鼻窦CT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