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护理需注意固定位置、保持通畅、预防感染、观察并发症、定期更换五个关键环节。
1、固定位置:胃管固定不当易导致滑脱或移位。使用医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避免压迫鼻腔黏膜。每日检查固定处皮肤状况,发现红肿破损需及时处理。卧床患者翻身时需用手扶稳胃管,防止牵拉。
2、保持通畅:每次注食前后用30ml温水冲洗管道,药物需充分碾碎溶解。持续胃肠减压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出现血性液或咖啡渣样物立即报告管道堵塞时可尝试用碳酸氢钠溶液脉冲式冲洗。
3、预防感染:鼻饲操作前严格洗手,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注食器具每24小时更换消毒,剩余营养液存放不超过4小时。胃管末端保持闭合状态,避免污染接口。
4、观察并发症:误吸表现为突发呛咳、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注食并吸痰。腹泻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有关,调整至50-100ml/小时。定期监测电解质,预防高血糖或低钠血症等代谢异常。
5、定期更换:硅胶胃管每月更换,聚氨酯管每6-8周更换。更换前禁食4小时,新管置入后需X光确认位置。拔管时反折管道快速抽出,避免残留液体刺激气道。
鼻饲患者需选择低渗营养配方,温度维持在38-40℃,采用斜坡卧位减少反流风险。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三次,使用软毛刷清洁舌苔。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评估营养状况。长期置管者建议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逐步过渡至经口饮食。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呕血等症状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