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风起疙瘩可通过冷敷止痒、避免搔抓、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冷热刺激、过敏反应、胆碱能性荨麻疹、感染等因素引起。
1、冷敷止痒:皮肤受风后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瘙痒,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1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能收缩血管缓解红肿。避免直接冰敷防止冻伤,每日重复3-4次直至症状减轻。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溃疡合并感染,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2、屏障修复:选择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厚涂患处,橄榄油或凡士林可替代使用。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减少沐浴露使用频率。外出时穿戴棉质衣物防风,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皮肤。
3、药物干预: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较轻。避免使用含薄荷的清凉药膏防止过敏加重。
4、诱因排查: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需记录发作前是否经历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热食。冷接触性荨麻疹应检查接触冷水、冷空气的持续时间。过敏体质者需排查新换洗护用品或接触花粉等致敏原。
5、感染鉴别:持续24小时不消退的风团伴发热需就医,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样皮疹。血常规检查排除病毒感染,脓疱疮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血管性水肿累及口唇黏膜时需急诊处理。
日常需保持室温22-26℃避免骤冷骤热,急性期忌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适度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运动后及时擦汗防风。夜间瘙痒明显者可戴棉质手套防抓挠,床品每周用60℃热水清洗杀灭尘螨。症状反复发作超过6周需过敏原检测及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