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老年人血液黏稠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2025-04-16

283次浏览

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器官缺血、影响微循环功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1、血栓风险: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减缓血流速度,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适量食用黑木耳、深海鱼等抗凝食物。

2、心脑血管病:高黏血症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常表现为头晕、胸闷症状。需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器官缺血:血液黏稠会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肾脏、视网膜等器官长期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肾功能减退或视力下降。建议进行快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循环,定期监测肌酐、尿蛋白指标。

4、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血流淤滞会影响组织氧气交换,导致四肢发冷、皮肤麻木。冬季需注意保暖,睡前可用40℃温水泡脚20分钟,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5、认知损伤:脑部微循环供血不足可能加速认知衰退,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日常可进行认知训练游戏,补充核桃、蓝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维持合理运动习惯对改善血液黏稠度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上需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燕麦、芹菜等膳食纤维。定期检测血流变指标,合并三高疾病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用降脂药或抗凝药物。睡眠时适当垫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