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食欲减退、低热、恶心呕吐和轻微腹泻。这些症状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
1、右下腹隐痛:
早期疼痛多始于脐周或上腹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与阑尾炎症进展相关,咳嗽或行走时可能加重。约70%患者出现典型转移性腹痛,这是诊断的重要线索。
2、食欲减退:
由于炎症刺激腹腔神经丛,患者常出现明显厌食症状,伴随进食后不适感加重。这种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消化不良,但持续24小时以上的食欲不振需警惕。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或进食量骤减。
3、低热:
体温通常维持在37.5-38.5℃之间,由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发热多在腹痛后出现,呈现"先痛后热"特征。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体温不升,而儿童可出现更高热峰。体温曲线有助于判断是否出现化脓或穿孔等并发症。
4、恶心呕吐:
约60%患者出现反射性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与肠梗阻不同,呕吐后腹痛无缓解。妊娠期患者需特别注意与妊娠剧吐鉴别,呕吐伴随右下腹痛时应优先排除阑尾炎。
5、轻微腹泻:
盆腔位阑尾可能刺激直肠,导致排便次数增多但量少,粪便常呈稀糊状。这种症状易与胃肠炎混淆,但阑尾炎腹泻多不伴随明显里急后重感。婴幼儿可能出现异常烦躁和屈髋体位以减轻疼痛。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炎症扩散。可尝试局部冷敷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饮食选择清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高纤维及产气食物。建议6小时内就医完善血常规、腹部超声或CT检查,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保守治疗或阑尾切除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儿童及老年人尤其需要及时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