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和脂肪肝可通过病因、病理特征、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区分,主要鉴别点包括饮酒史、肝细胞损伤模式、伴随症状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1、病因差异:
酒精性肝病由长期过量饮酒直接导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持续5年以上即属高危。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常见诱因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完全无饮酒史或每周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40克。
2、病理特征:
酒精肝病理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Mallory小体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时出现酒精性透明小体。脂肪肝以肝细胞脂肪空泡沉积为主,分为单纯性脂肪变>5%肝细胞脂肪化和脂肪性肝炎伴炎症坏死,无酒精特异性病变。
3、症状表现:
酒精肝患者多有长期酗酒史,早期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进展期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脂肪肝症状较隐匿,约70%患者无症状,部分有右上腹隐痛、代谢异常表现如黑棘皮病,罕见肝外酒精相关损害如胰腺炎。
4、影像学鉴别:
超声检查中两者均显示肝区近场回声增强,但酒精肝常伴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征象。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测时,酒精肝肝脏硬度值升高更显著,脂肪肝则以CAP值脂肪衰减参数增高为主。
5、实验室指标:
酒精肝AST/ALT比值常>2,γ-谷氨酰转肽酶GGT显著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脂肪肝以ALT轻度升高为主,可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异常,血清细胞角蛋白18片段M30/M65对鉴别脂肪性肝炎有参考价值。
建议两类患者均需限制高脂饮食并增加有氧运动,酒精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脂肪肝患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减少20%-30%。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合并代谢异常者需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及肝功能,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血小板降低等肝硬化征兆应及时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