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不会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属于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过敏原暴露、气道高反应性、免疫调节异常、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辅助控制症状。
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等伴有支气管痉挛(喘鸣)的呼吸道疾病。
用法用量:一般作为临时用药,有哮喘发作预兆或哮喘发作时,喷雾吸入。每次吸入100~200g...
2、环境触发: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吸入性过敏原是主要诱因。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每周用热水清洗床品,使用HEPA滤网空气净化器可减少暴露。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支气管痉挛。
3、免疫失衡:Th2细胞因子过度激活导致IgE水平升高。长期控制需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调节免疫反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
4、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发慢性气道炎症。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障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评估炎症程度。重度患者需生物靶向治疗如奥马珠单抗抑制IgE活性。
5、并发症风险:未规范治疗可能进展为肺气肿或呼吸衰竭。峰流速仪监测日常肺功能,建立阶梯式治疗方案。急性加重期及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缺氧者给予低流量吸氧。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冷空气刺激等非特异性诱因,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和抗氧化物质的水果。每周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发作期采用腹式呼吸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