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近视眼眼底改变常不常见

2025-04-11

194次浏览

近视眼眼底改变在高度近视人群中较为常见,中低度近视患者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高度近视导致的眼轴过度增长是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结构性改变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可能进一步引发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1、视网膜变薄:眼轴延长导致视网膜组织拉伸变薄,周边部可能出现格子样变性。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视网膜撕裂风险。

2、脉络膜萎缩: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血管层逐渐变薄,形成特征性的豹纹状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能延缓萎缩进程。

3、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区出血、新生血管和Fuchs斑等严重并发症。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能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微脉冲激光治疗可改善局部循环。

4、视盘倾斜:视神经穿出部位出现倾斜或弧形斑。这种结构性改变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进行鉴别,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

5、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后极部向后膨出形成局部隆起。后巩膜加固手术可阻止病变进展,对于已出现明显视力下降者,可能需要考虑黄斑转位等复杂手术。

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近视进展,饮食中增加深海鱼、蓝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使用电子设备时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近视超过600度者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突然出现飞蚊症增多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