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通过口服补液、退热治疗、局部护理、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
1、口服补液:轻中度脱水首选口服补液盐溶液,每5分钟喂食5-10ml,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患儿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时需加强补液,避免使用含糖饮料。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2、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采用温水擦浴。持续高热可能诱发热性惊厥,需监测体温变化曲线。
3、局部护理:疱疹破溃处涂抹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口腔溃疡可用康复新液含漱,进食后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4、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合并脑炎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选用普来可那立等新型抗病毒药物。
5、免疫调节:反复发作患者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期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
手足口病患儿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蒸蛋,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保持手部卫生,玩具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肢体抖动、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EV71感染重症病例需监测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