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高度近视会不会引起失明

2025-05-16

259次浏览

高度近视可能引起失明,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发展到这一程度。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异常增长,导致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致盲性并发症。

一、高度近视的致盲风险因素:

高度近视的失明风险与眼轴长度密切相关。当眼轴超过26毫米时,视网膜被拉伸变薄,周边部易出现格子样变性或裂孔。黄斑区可能发生萎缩、出血或新生血管,这些病变会直接影响中心视力。病理性近视患者中约10%会发展为法定盲,其中黄斑病变占致盲原因的67%。

二、不同阶段的干预措施:

早期可通过每年散瞳查眼底、OCT检查监测视网膜状态。出现视网膜裂孔需及时激光封闭,已发生黄斑新生血管可考虑抗VEGF药物注射。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取决于黄斑是否受累。建议600度以上近视者避免剧烈碰撞、过重体力劳动等诱发视网膜脱离的行为

高度近视患者应建立终身随访意识,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眼压、眼底照相、视野在内的全面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菠菜、南瓜,避免长时间持续用眼。控制近视进展的关键在于18岁前合理使用角膜塑形镜或低浓度阿托品,成年后仍需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出现突然飞蚊增多、视野缺损等症状需立即就诊,这些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前兆。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