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降血脂的药有哪些

2025-04-23

281次浏览

短肠综合征可能由广泛肠切除、克罗恩病、肠系膜血管栓塞、放射性肠炎、先天性肠畸形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症状。

短肠综合征患者因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食物快速通过残余肠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无法充分吸收。典型表现为大量水样便,每日可达5-10次,严重者可出现脂肪泻。这种情况需限制高渗饮食,采用口服补液盐调节电解质。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营养素缺乏。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血清白蛋白降低。建议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分6-8次少量给予,配合维生素B12、锌剂补充。

因持续性营养吸收障碍,患者体重可在数月内下降超过10%。需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通过肠外营养补充热量,逐步过渡至含有中链甘油三酯的肠内营养配方。

可能与肠液大量丢失、镁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症状。血钾低于3.5mmol/L时可出现肌无力,血镁不足易引发抽搐。需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口服氯化钾缓释片。

大量腹泻导致体液丢失,患者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表现。重度脱水需立即住院治疗,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维持每日尿量>1000ml。

短肠综合征患者需长期采用低脂、低纤维、高蛋白饮食,避免单次大量进食。推荐食用嫩鸡肉、鳕鱼、豆腐等易消化蛋白质,配合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加燕麦、藜麦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定期进行握力训练、阻力带练习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肌肉储备。护理重点包括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皮肤黏膜状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