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可能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冷敷、口服止痛药、根管治疗、拔牙、牙周基础治疗等方式缓解。
1、龋齿感染:
龋洞未及时充填可能导致细菌向邻牙扩散,引发继发龋或牙髓感染。邻牙出现敏感症状时需及时拍摄X线片,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阻断病变发展。
2、牙髓炎症:
病变牙髓产生的炎性介质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影响相邻牙齿,表现为放射性疼痛。确诊需结合电活力测试,治疗需清除坏死牙髓并进行根管消毒,常用药物包括甲醛甲酚、氢氧化钙糊剂。
3、根尖扩散:
根尖脓肿可能破坏牙槽骨并向邻牙根方蔓延,导致多颗牙齿叩痛。可能与创伤性咬合、细菌毒力增强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瘘管、牙齿松动等症状。急性期需切开引流,慢性期行根尖切除术或意向再植术。
4、智齿波及:
阻生智齿冠周炎可向前扩散至第二磨牙,造成邻牙远中龋坏或牙根吸收。临床可见盲袋溢脓、张口受限,治疗需局部冲洗后择期拔除阻生齿,邻牙缺损需进行全冠修复。
5、牙周连锁:
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细菌可沿牙周韧带传播,引发相邻牙齿附着丧失。与菌斑控制不良、咬合创伤有关,表现为牙龈退缩、牙齿移位。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晚期需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日常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避免咀嚼过硬食物。急性疼痛期可用淡盐水含漱,长期反复发作需进行全口牙周检查。含氟牙膏与洗必泰漱口水可辅助控制菌斑,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潜在病灶。出现夜间痛、持续跳痛或面部肿胀时应立即就诊,避免炎症扩散引发间隙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