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尿道癌通常由长期慢性炎症、尿道结石刺激、HPV感染、化学致癌物接触、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尿道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位置可选择尿道部分切除术或全尿道切除术。对于男性患者可能需联合阴茎部分切除,女性患者可能需切除部分阴道前壁。术后需定期进行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希望保留器官功能的患者,可采用外照射或近距离放疗。常见副作用包括放射性皮炎、尿道狭窄和膀胱刺激症状。治疗期间需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摩擦刺激。
3、化学治疗:
晚期或转移性尿道癌可采用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化疗常与放疗联用增强疗效,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4、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使用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靶点,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和肝功能异常。需定期复查CT评估疗效。
5、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复发转移性尿道癌。治疗前需检测PD-L1表达水平,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炎症指标。
尿道癌患者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胸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硒元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术后患者需学习清洁间歇导尿技术,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