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痛通常由泌尿系统感染或前列腺疾病引起,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治疗。治疗需结合具体病因,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等。
1、细菌感染:
细菌性尿路感染是尿频尿急尿痛的常见原因,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除典型排尿症状外,可能伴随下腹隐痛或尿液浑浊。确诊需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必要时进行尿培养。抗菌治疗需覆盖常见致病菌,疗程通常3-7天。
2、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出现排尿症状需考虑前列腺增生,与雄激素刺激导致的腺体肥大有关。典型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流变细,直肠指诊可触及增大前列腺。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尿道平滑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能缩小腺体体积。
3、膀胱过度活动症:
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膀胱功能障碍,与逼尿肌异常收缩相关。诊断需排除感染因素,尿动力学检查可见膀胱容量减小。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可抑制膀胱过度收缩,β3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能增加膀胱储尿能力。
4、间质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症导致膀胱壁纤维化,表现为顽固性尿痛伴膀胱区压痛。诊断依赖膀胱镜检查发现特征性溃疡,治疗需采用多模式方案。口服戊聚糖多硫酸钠可修复膀胱黏膜,局部膀胱灌注二甲亚砜具有抗炎作用。
5、泌尿系结石:
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可引起排尿刺激症状,多伴有腰腹部绞痛。B超或CT能明确结石位置及大小,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药物排石。α受体阻滞剂能扩张输尿管,枸橼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结石形成。
出现排尿症状时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衣,性交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饮食可适当增加蔓越莓制品摄入,其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抑制细菌黏附膀胱壁。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需及时泌尿科就诊,妊娠期及糖尿病患者出现泌尿系统症状更应积极治疗。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