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2025-05-22

192次浏览

鹅口疮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疼痛、局部灼热感、婴幼儿拒食及病灶周围充血。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1、白色斑块:

口腔黏膜表面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凝乳状斑块是鹅口疮最显著的特征。斑块多分布于舌面、颊黏膜、上腭等部位,用力擦拭后可见下方黏膜充血或轻微出血,但斑块不易完全剥脱。这种伪膜样病变是真菌菌丝与脱落上皮细胞混合形成的。

2、进食疼痛:

病变区域接触食物时会产生明显刺痛感,尤其进食酸性或辛辣食物时疼痛加剧。婴幼儿常表现为哺乳时突然哭闹、拒绝含接乳头,成人可能出现咀嚼受限。疼痛程度与黏膜炎症范围相关,严重者可影响正常进食。

3、局部灼热感:

约60%患者主诉病灶处有持续烧灼感或痒感,在空腹时症状更为明显。这种不适感源于真菌代谢产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可能伴随口腔干燥感。婴幼儿虽无法言语表达,但会频繁用手抓挠口腔周围。

4、婴幼儿拒食:

哺乳期婴儿出现突然厌食、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鹅口疮。白色斑块造成的疼痛使婴儿产生进食恐惧,表现为哺乳时扭头、哭闹、咬乳头等行为。长期拒食可能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等继发问题。

5、病灶周围充血:

斑块周边黏膜呈现环形充血带,是机体对真菌感染的炎症反应。充血区域触痛明显,可能向周围扩散形成较大范围的红色糜烂面。免疫功能受损者可能出现充血区域出血或溃疡加深。

鹅口疮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哺乳器具应每日煮沸消毒。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酸奶,避免过酸过甜食物刺激黏膜。成人患者建议停用含糖漱口水,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抑制真菌生长。婴幼儿尿布区合并真菌感染时需同步治疗,所有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毛巾。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免疫缺陷患者出现食管念珠菌病风险时需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