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疼主要由龋齿、牙髓炎、乳牙滞留、牙齿外伤、牙龈炎等原因引起。
1、龋齿:
龋齿是儿童牙疼最常见的原因,牙齿表面被细菌侵蚀形成龋洞,当龋坏深入牙本质时会刺激神经引发疼痛。早期表现为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短暂敏感,后期可能出现持续性自发痛。日常需减少高糖饮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窝沟封闭预防。
2、牙髓炎: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髓炎,细菌感染导致牙髓组织充血水肿,表现为剧烈跳痛且夜间加重,可能伴随面部肿胀。急性期需开髓引流缓解压力,后期根据情况选择活髓切断术或根管治疗。发病常与深龋未处理、牙齿隐裂有关。
3、乳牙滞留:
恒牙萌出时乳牙未按时脱落,造成双排牙或恒牙异位萌出,可能压迫神经引起疼痛。需及时拔除滞留乳牙,避免影响恒牙排列。多发生于6-12岁替牙期,与颌骨发育不足或乳牙根吸收异常有关。
4、牙齿外伤:
跌倒碰撞导致牙齿折断、松动或移位,暴露的牙本质或损伤的牙周膜会引发锐痛。需立即就医进行断牙再植、夹板固定等处理。常见于门牙,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可降低风险。
5、牙龈炎:
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发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波及牙周组织产生钝痛。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配合儿童专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诱因。
预防儿童牙疼需建立每日两次、每次两分钟的有效刷牙习惯,限制餐间零食次数,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面部肿胀时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成人止痛药。乳磨牙完全萌出后约3岁可考虑涂氟保护,学龄期儿童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牙。家长可通过牙齿模型演示正确刷牙方法,培养孩子餐后漱口的意识,选择小头软毛牙刷和低氟牙膏更能保障清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