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可通过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骨质吸收程度和全身症状进行区分。
1、牙龈出血: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炎症局限于牙龈边缘。中度时出血频率增加,可能伴自发渗血。重度患者牙龈呈暗红色,触碰易出血,常伴有明显肿胀和疼痛。牙龈出血程度与炎症活动性正相关,是评估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2、牙周袋深度:
健康牙龈沟深度不超过3毫米。轻度牙周炎形成4-5毫米浅袋,中度达5-6毫米伴附着丧失,重度超过6毫米且探诊出血。牙周探针检查可测量袋深,深度增加提示牙周韧带破坏和牙槽骨吸收。
3、牙齿松动度:
早期牙齿稳固,中度出现Ⅰ-Ⅱ度松动水平晃动1-2毫米,重度达Ⅲ度松动垂直方向也可移动。松动度反映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程度,常伴随咬合无力或咀嚼疼痛,X线片可见牙槽骨高度降低至根尖1/3区域。
4、骨质吸收:
X线检查显示轻度为牙槽嵴顶吸收,中度呈水平型骨吸收达根长1/3,重度出现垂直型骨缺损或角形吸收。骨吸收不可逆,是判断预后的关键指标,重度患者常见牙齿移位或扇形散开。
5、全身症状:
轻度一般无全身反应,中重度可能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低热或乏力。伴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时,牙周炎症更易扩散,可能诱发急性牙周脓肿,出现剧烈跳痛和面部肿胀。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吸烟者需戒烟,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出现持续口臭、牙龈退缩或牙齿移位时需及时就诊,晚期患者可能需牙周翻瓣术或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均衡摄入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病变牙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