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急性肝衰竭是什么意思

2025-05-23

130次浏览

急性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中毒、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

1、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大面积肝坏死。早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需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定量确诊。

2、药物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是欧美国家主要病因,中草药如土三七等也可能导致肝毒性。药物代谢产物耗竭谷胱甘肽储备,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特征性表现为服药后24-72小时出现转氨酶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即具诊断意义。

3、代谢异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Wilson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诱发肝功能衰竭。铜离子沉积或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肝细胞能量耗竭,常伴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不全等多系统损害。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和基因筛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4、缺血缺氧:

心源性休克、败血症等引起的肝脏灌注不足,会造成肝小叶中央区坏死。此类患者通常存在明确的基础疾病史,肝酶升高程度与休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同时伴有乳酸酸中毒等微循环障碍表现。

5、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发作可进展为肝衰竭,多见于女性患者。血清抗核抗体阳性伴IgG显著升高是特征,肝组织活检可见界面性肝炎改变。部分病例需与药物性肝损伤进行鉴别。

急性肝衰竭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2g/kg,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清蛋白。出现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摄入至0.5g/kg。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发作。所有疑似病例均需立即住院治疗,重症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