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可通过肠镜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直肠炎通常由感染因素、免疫异常、饮食刺激、肠道菌群失调、放射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肠镜是诊断直肠炎的核心手段,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病变特征。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并服用清肠剂,过程中可能采用局部麻醉减轻不适。电子肠镜可同步进行活检取样,对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特异性炎症具有鉴别价值。
粪便常规检查能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及潜血阳性结果,提示肠道炎症活动度。粪便培养可排查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区分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病变。采集样本时应避开月经期,选取异常部分送检。
血常规检查关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速反映炎症程度。血清白蛋白降低可能预示营养不良,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肠炎具有参考意义。需空腹采血避免饮食干扰结果。
腹部CT或MRI能显示直肠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改变,适用于评估并发症如脓肿、瘘管形成。钡剂灌肠造影可观察肠管狭窄和黏膜皱襞异常,但急性期禁用。检查前需清洁肠道并禁食6小时以上。
肠镜引导下的黏膜活检能明确炎症类型和程度,显微镜下可见隐窝结构改变、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征。特殊染色可鉴别结核分枝杆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组化有助于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排除诊断。
直肠炎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饮食,增加低渣高蛋白食物如蒸鱼、蛋羹的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建议采用左侧卧位减轻直肠压力。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便血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