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胎盘植入通常由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附着异常、子宫手术史、高龄妊娠、辅助生殖技术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植入面积小、无活跃出血的病例。通过严密监测血红蛋白、超声随访胎盘血流信号变化,部分患者胎盘可自行退化吸收。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大出血,同时补充铁剂预防贫血。
2、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能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促使胎盘组织坏死脱落。米非司酮可对抗孕激素促进胎盘剥离,联合缩宫素增强子宫收缩。用药期间需每周监测β-hCG下降情况及肝功能,疗程约4-8周。
3、子宫动脉栓塞:
介入放射科医生经股动脉穿刺,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子宫动脉阻断血流。该方法能快速控制急性出血,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保留子宫成功率约60%。术后可能出现发热、下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
4、病灶切除术:
对局限型胎盘植入可在宫腔镜下电切病灶,或开腹行子宫楔形切除术。术中采用子宫加压缝合、B-Lynch缝合等止血技术,需联合宫颈环扎术预防子宫颈机能不全。术后两年内需严格避孕。
5、子宫切除术:
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不可控出血时,需行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术前需备足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术中注意输尿管走行避免损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可缓解更年期症状,但永久丧失生育能力。
胎盘植入患者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90g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大豆等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术后随访需关注月经恢复情况、盆腔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再次妊娠需提前评估子宫瘢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