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肿块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淋巴结炎、脂肪瘤、乳腺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细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肿硬结,伴随压痛或脓液渗出。保持腋下清洁干燥,避免刮毛刺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化脓时需由医生切开引流。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质地柔软且可移动。囊肿较小可观察,增大或感染时需手术完整切除囊壁,避免挤压以防炎症扩散。
可能与上肢感染、结核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硬结伴触痛。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结核性淋巴结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直径超过3cm或影响活动时,可通过脂肪瘤摘除术或激光消融治疗。
激素失衡导致腺体增生,肿块多位于乳晕下方。轻度可自行消退,持续增大需服用他莫昔芬,严重者行腺体切除术。
日常需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腋窝长期摩擦。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饮食增加西兰花、深海鱼类等抗炎食物摄入,限制酒精及高糖饮食。肿块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时需及时就诊普外科或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