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局部清洁护理、中药辅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尿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道损伤、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尿路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尿道炎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头孢克肟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对抗产酶菌株。用药需完成全程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2、止痛药物:排尿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局部清洁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剂。女性排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男性需清洁包皮垢。穿透气棉质内裤,保持会阴部干燥可减少细菌滋生。
4、中药辅助:湿热下注型可选用八正散、萆薢分清饮等方剂,含车前子、瞿麦等利尿通淋成分。中成药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5、生活方式调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禁止性生活,规律作息提升免疫力。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男性患者应排除前列腺炎。
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排尿症状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血尿应及时复诊。饮食以清淡为主,推荐冬瓜、薏苡仁等利尿食材,避免咖啡因和酒精。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病程超过一周或症状加重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