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症状和个体情况选择,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口服避孕药等。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适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或围绝经期患者过渡治疗。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低雌激素副作用,通常建议短期使用不超过6个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2、米非司酮:
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肌瘤生长并减轻相关症状。每日小剂量使用能有效控制月经量过多,改善贫血。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建议用药3-6个月后评估疗效。
3、口服避孕药:
含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可调节月经周期,减少经量,但对肌瘤体积影响有限。适合以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的育龄女性。需排除血栓高危因素,35岁以上吸烟者慎用。
4、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局部释放孕激素可减少经量50-90%,特别适合合并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放置,可能有不规则出血等初期副作用,通常3-6个月后缓解。
5、中药调理:
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症状,但见效较慢。需配合西医监测,避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体质虚寒者慎用破血逐瘀类中药。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亚麻籽摄入,限制红肉及高脂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加剧或尿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药物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参考。保持良好心态,多数肌瘤在绝经后会自然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