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及肌力下降。该病可能由腕部劳损、妊娠水肿、腕管结构异常、糖尿病神经病变、类风湿关节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夹板固定、口服药物、局部注射、手术减压、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腕部劳损:长期重复性手腕动作如打字、使用鼠标可能导致腕横韧带增厚。建议每小时休息5分钟,做手腕背伸牵拉运动,配合热敷缓解肌腱肿胀。
2、妊娠水肿:孕期激素变化引发体液潴留压迫神经。分娩后多数自行缓解,夜间使用腕部支具保持中立位,限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3、结构异常:腕管容积减小常见于腕骨骨折畸形愈合。X线显示月骨脱位时需考虑腕关节镜探查,严重者行腕横韧带切开术或内窥镜下松解术。
4、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微血管。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联合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神经营养药物,监测震动觉阈值变化。
5、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侵蚀腕管空间。抗风湿治疗选用甲氨蝶呤联合生物制剂,超声引导下腕管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缓解急性炎症。
日常避免手腕过度屈曲动作,推荐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上肢肌力。饮食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维生素B6每日摄入不超过100毫克。睡眠时佩戴定制腕托维持15-20度背伸位,定期进行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评估感觉功能。病程超过6个月或出现大鱼际肌萎缩需考虑肌电图检查明确神经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