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心脏瓣膜吃哪些药

2025-04-09

121次浏览

心脏瓣膜疾病可通过华法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式治疗。心脏瓣膜疾病通常由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1、抗凝治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适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或房颤患者,预防血栓形成。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剂量,避免出血风险。合并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需及时就医。

2、减轻负荷:呋塞米等利尿剂可缓解瓣膜病导致的心衰水肿,螺内酯能改善心肌重构。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下肢水肿加重需调整用药方案。

3、控制心率: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二尖瓣狭窄伴快心室率患者,降低心肌氧耗。初始用药需监测血压心率,静息心率建议控制在55-70次/分。严重心动过缓需减量。

4、改善预后: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延缓瓣膜病心功能恶化,需监测血钾肌酐。咳嗽副作用明显者可更换为缬沙坦等ARB类药物。血钾超过5.5mmol/L需停药。

5、纠正心律:胺碘酮适用于合并房颤的瓣膜病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用药期间每3个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胸片。出现光过敏或肺纤维化需立即停药。

心脏瓣膜病患者日常需限制有氧运动强度,推荐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每日摄入深海鱼200克、坚果20克。术后患者每日自测体温,出现38℃以上发热需排查感染。睡眠时垫高床头15度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